關于審計工作,通常有哪些誤解?
更新時間:2019-01-09 11:58:59 字號:T|T
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不分。這一點是我參加工作以來感受到的******的誤解之一。一份審計報告,其實說出去,只有審計報告正文那兩片紙是我們正式
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不分。
這一點是我參加工作以來感受到的******的誤解之一。一份審計報告,其實說出去,只有審計報告正文那兩片紙是我們正式出具的,這是我們的審計責任!后附的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附注其實按道理都應該是企業做的,是會計責任!所以你看審計報告的時候會看到,審計報告正文上是我們CPA簽字,會計師事務所蓋章,財務報表上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主管會計工作的公司負責人和公司會計機構負責人三個人的簽字,財務報表附注后面有公司公章確認。其實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件事,公章和簽字已經把責任區分的非常明確了。
由于國內事務所長期以來的工作模式,由事務所的審計人員代企業編制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附注,相關監管機構也直接把相關的要求和規定直接給事務所要求規范進行,以至于上級主管機構問起審計報告的事情,企業(絕大多數是國企)***全部推到審計機構的頭上,說“財務報表是他們(指審計)讓我們調的,我們什么都不知道。附注是他們寫的,你要問***問審計吧”??蓪徲嫏C構畢竟不是審計署那幫人,作為中介機構而言沒有任何權力調企業的帳,所有的調整分錄上的調整原因都明明白白的寫著,建議企業調整。企業可以選擇調整或者不調整,審計機構根據重要性水平決定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但是企業往往都無視這些!
2、審計***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和公司的其他部門沒有關系。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由于審計工作的主要對接部門是財務部,因此往往對于審計機構索取由業務部門統計的業務報表以及業務部門的工作流程非常不理解。企業認為,這是業務方面的東西,和財務沒關系,你看好帳***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少管??墒亲鳛閷徲嫏C構來說,財務的賬務是對企業全部經營活動的一個集中體現,所有重大的經營活動***后都要落實到資金的投入和產出。在這種情況下,了解甚至是審查其他業務部門的工作流程和內部控制,以及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數據核對***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何況近幾年來,監管機構逐步加強了對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的內控檢查力度,上交所甚至要求每個上市公司年報中都要有內部控制專項審計。在這種環境下,審計機構***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去完善相應的審計程序,但往往無法得到業務人員的理解和支持。
3、審計工作***是看看帳、對對數、出出報告,有個2-3天***搞定的事情。
以前做過一家上市公司,做了有2個禮拜以后,天天接送我們的司機突然問我:“你們怎么還沒審計完,我們公司上市之前那些審計通常***來個1天***看完了,2-3天連報告都出完了”。在企業,如果有這個觀點的人只是司機或者其他不了解財務工作的基層人員倒也罷了,麻煩的是很多高管,甚至是總經理和董事長也有這個看法,認為財務和審計工作很簡單。所以財務部不需要添加什么人員,所以審計費用不需要很高,因為領導們總認為你們沒做什么事情,***是看帳出報告***是了。在IPO進程中,同樣的一個問題,審計說出來***無關緊要,券商說出來***是必須要完成的事項,要派專人專崗限時完成。
4、審計***是來查問題的,***是給財務找麻煩的。
這點和@鄭浴鋒的觀點相同,有很多企業分不清楚審計署和事務所的區別。認為這兩個單位都是給財務找事的、加班的、添亂的。其實事務所是正兒八經的服務機構,我們沒有審計署的權力,沒有審計署那些一定要查出問題,帶著問題走的指標,我們是來規范企業的財務核算,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合法合規運營的顧問。
這一點是我參加工作以來感受到的******的誤解之一。一份審計報告,其實說出去,只有審計報告正文那兩片紙是我們正式出具的,這是我們的審計責任!后附的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附注其實按道理都應該是企業做的,是會計責任!所以你看審計報告的時候會看到,審計報告正文上是我們CPA簽字,會計師事務所蓋章,財務報表上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主管會計工作的公司負責人和公司會計機構負責人三個人的簽字,財務報表附注后面有公司公章確認。其實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件事,公章和簽字已經把責任區分的非常明確了。
由于國內事務所長期以來的工作模式,由事務所的審計人員代企業編制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附注,相關監管機構也直接把相關的要求和規定直接給事務所要求規范進行,以至于上級主管機構問起審計報告的事情,企業(絕大多數是國企)***全部推到審計機構的頭上,說“財務報表是他們(指審計)讓我們調的,我們什么都不知道。附注是他們寫的,你要問***問審計吧”??蓪徲嫏C構畢竟不是審計署那幫人,作為中介機構而言沒有任何權力調企業的帳,所有的調整分錄上的調整原因都明明白白的寫著,建議企業調整。企業可以選擇調整或者不調整,審計機構根據重要性水平決定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但是企業往往都無視這些!
2、審計***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和公司的其他部門沒有關系。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由于審計工作的主要對接部門是財務部,因此往往對于審計機構索取由業務部門統計的業務報表以及業務部門的工作流程非常不理解。企業認為,這是業務方面的東西,和財務沒關系,你看好帳***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少管??墒亲鳛閷徲嫏C構來說,財務的賬務是對企業全部經營活動的一個集中體現,所有重大的經營活動***后都要落實到資金的投入和產出。在這種情況下,了解甚至是審查其他業務部門的工作流程和內部控制,以及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數據核對***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何況近幾年來,監管機構逐步加強了對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的內控檢查力度,上交所甚至要求每個上市公司年報中都要有內部控制專項審計。在這種環境下,審計機構***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去完善相應的審計程序,但往往無法得到業務人員的理解和支持。
3、審計工作***是看看帳、對對數、出出報告,有個2-3天***搞定的事情。
以前做過一家上市公司,做了有2個禮拜以后,天天接送我們的司機突然問我:“你們怎么還沒審計完,我們公司上市之前那些審計通常***來個1天***看完了,2-3天連報告都出完了”。在企業,如果有這個觀點的人只是司機或者其他不了解財務工作的基層人員倒也罷了,麻煩的是很多高管,甚至是總經理和董事長也有這個看法,認為財務和審計工作很簡單。所以財務部不需要添加什么人員,所以審計費用不需要很高,因為領導們總認為你們沒做什么事情,***是看帳出報告***是了。在IPO進程中,同樣的一個問題,審計說出來***無關緊要,券商說出來***是必須要完成的事項,要派專人專崗限時完成。
4、審計***是來查問題的,***是給財務找麻煩的。
這點和@鄭浴鋒的觀點相同,有很多企業分不清楚審計署和事務所的區別。認為這兩個單位都是給財務找事的、加班的、添亂的。其實事務所是正兒八經的服務機構,我們沒有審計署的權力,沒有審計署那些一定要查出問題,帶著問題走的指標,我們是來規范企業的財務核算,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合法合規運營的顧問。